恩施玉露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胜伟记录工作获文旅部验收优秀等次
茶友网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恩施玉露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胜伟记录工作获文旅部验收优秀等次

近日

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公布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

2019年支持项目验收结果

“绿茶制作技艺(恩施玉露制作技艺)”

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胜伟

记录工作获得优秀等次

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

对保存非遗资料、促进非遗传承、

加快非遗研究与保护有着重大意义

本次验收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2019年支持项目共160个,其中,验收为优秀的15个。“绿茶制作技艺(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杨胜伟的记录工作,由湖北省非遗保护中心和恩施市非遗保护传承展演中心组织实施。

该记录工作采用数字化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从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杨胜伟口述史、项目实践、传承教学等方面进行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对已有文献进行收集,为后人传承、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宝贵资料。

做茶一甲子香飘山内外

杨胜伟第一次做茶是1958年的春天,这年他还是恩施农校茶叶专业二年级的学生,杨胜伟和全班同学到恩施园艺场实习。人多茶少,他们一天每人只能学搓一手玉露。就是这一手茶,开启了杨胜伟60年的传承之路。

在后来的职教生涯中,杨胜伟一边教学,一边学习摸索,不断提高自己的制茶技艺。到1972年,他积累了近50万字的讲义。1973年,他与陈先训主笔编写的《湖北省茶叶生产与初制》一书,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其中,“恩施玉露”一部分就是杨胜伟根据自己多年的生产实践经验撰写的,是关于“恩施玉露”传统制法的第一部工艺著作。

1982年,经杨胜伟充实修订后,《恩施玉露》被编入《湖北名茶》和《中国名茶》,后又被编入大学通用教材《茶叶制造学》,2000年12月编入《中国名茶志》。就这样,杨胜伟一步步成为全州茶叶领域的权威。

2006年,杨胜伟带领科研团队,与润邦茶业公司联合攻关,完成了“恩施玉露新工艺新技术研究”课题,获得湖北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成果”认定。为解决“恩施玉露”传统工艺制作规模小、产量低的问题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2014年,杨胜伟完成专著《恩施玉露》,首次提出加工“恩施玉露”的“工艺温度域”和“偶数法则”概念,系统地总结了操作技术,确立了“恩施玉露”传统制作技艺的理论体系,规范了操作技术规程,改变了“口诀式”授徒方式,转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群体传艺方式。这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专著,忠于传统,不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在传承中创新。当年,杨胜伟被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恩施玉露制作技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2017年9月,杨胜伟被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国际硒茶大师”称号。

2018年5月,杨胜伟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多年来,杨胜伟全身心投入到茶叶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中,不辞辛劳到各地传授名优茶制作技艺,从茶树栽培、茶园管理,到茶叶加工、评审、冲泡、品饮,再到茶文化、茶营销等各个领域,无不涉及,为全州培养了一大批新型农民和茶叶技师。

如今,“杨胜伟”三个字不再是杨老师、杨教授、杨专家这么简单的含义。说起他,想起茶。他就是一个超级品牌,他为恩施硒茶代言。

育人一辈子桃李满天下

1963年,杨胜伟到恩施农校,开始了他的执教生涯。他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注重身体力行、实验示范。

1988年初夏,恩施市举办茶叶培训班,请杨胜伟现场讲解指导。在制茶车间,气温很高,4台杀青锅在熊熊大火的炙烤下,烫得空气似乎都在咝咝作响,学员们谁也不愿靠近,更不敢伸手到滚烫的锅里去翻炒鲜叶。杨胜伟把衣裤一脱,只剩下短裤背心,拉开架势,丝毫不顾逼人的热浪,边做边教。规范的动作、专业的技艺、清晰的解说,令现场的领导和学员们大开眼界。不一会儿,杨胜伟的汗水就从头淌到脚,他站的地方也留下一片湿印。

重理论,更重实践;重言传,更重身教。执教38年,杨胜伟授业的学生多达3500多名,从省城到州城,从县城到农村,从厅级领导到乡镇站长,从行政干部到普通的农技人员,都能在杨胜伟的执教花名册中找到。他用一生中最美丽的时光讲述着“桃李满天下”的美丽故事。

杨胜伟1997年自农校退休至今的20多年间,还原了“自由身”的杨胜伟担任了45家单位和企业的技术顾问,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和茶叶专业技术人员36期,培训6772人次。

励志非遗传承助力乡村振兴

如今86岁高龄的杨胜伟,仍然坚守在学校恩施玉露非遗传承基地,对企业的盛邀不为所动。他说:“只要还有能力,就要把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传承下去。在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他可以更好地向大家传承技艺。”

在杨胜伟及学校骨干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学校玉露基地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式,形成层次分明的“放射式师带徒”的教学模式,专业老师在生产一线进行实践,理论联系实际,带动青年教师专业素质和动手能力不断提升。

创新教学方法,以杨胜伟专著《恩施玉露》为基础教材,录制《恩施玉露制作技艺》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在中国大学慕课网上线,实现了授徒传艺由“存于口诀”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模式转变,对弘扬和推广恩施玉露制作技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同时,杨胜伟亲自授课,面向社会开展恩施玉露制作技艺传承培训班,培养乡村茶叶技能人才,使他们成为了企业管理人员和生产第一线技术工人,回到家乡成为技术能手,助推乡村振兴。杨胜伟说:“玉露茶制作技术易懂易学,产品附加值高,便于大范围推广。这样既有利于玉露技艺的传承,更有利于农民脱贫致富。”

多年来,杨胜伟全身心投入到茶叶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一线,技术扶贫,义务帮助许多农户脱贫致富,老专家成了茶农们的贴心人!恩施市芭蕉侗族乡村民蹇再鹏每每想起杨胜伟的帮助,总是感慨万千,动情之处禁不住眼圈发红,热泪盈眶。他说:“是杨老师改变了我的人生,改变了我一家人的命运。”

恩施蓝焙茶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州级代表性传承人蒋子祥表示:

每年3、4、5月,师父都会到多个茶厂亲自指导制作春茶,师父的敬业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们。记得去年夏天,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到我们茶园基地拍摄非遗传承,栏目组了解到师父练太极,为了画面需要,让师父也教我打太极拳。那天烈日炎炎,第一次师父打得快了些,摄制组没跟上,要求录制第二遍。师父已86岁高龄了,虽然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但他没有拒绝,又打了一遍。可这次拍摄我又没跟上,摄制组说还要再带我练一次。这时温度己近40度,我跟师父说,要不歇一歇。可师父对我说:“你要像做恩施玉露一样学太极,要一鼓作气,一气呵成,这样才做得好。”在师父的鼓励下,我硬着头皮跟着练,拍摄工作历经两个多小时,师父一直坚持到最后。

湖北恩施学院硒茶学院院长何洁表示:

时隔15年,我依然清楚地记得,2008年3月6日的那个下午,在恩施市芭蕉侗族乡灯笼坝村,杨老师带着我们做玉露的场景。当时71岁的杨老师通宵达旦、茶不离手地为我们讲授非物质文化遗产“恩施玉露”传统制作技艺。那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堂茶叶专业课,以杨老师为代表的老一辈茶人精益求精的匠心精神,极大地影响了我们。如今,杨老师的学生们都已成长为行业中的骨干力量,我们也将赓续前行,将“恩施玉露”文化发扬光大。

老牛不惧夕阳晚,

无需扬鞭自奋蹄。

杨胜伟一生扎根土地

励志帮老百姓做实事

用实际行动响应乡村振兴

为恩施乡村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

全媒体记者 杜玉婷

来源:恩施职业技术学院,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